今天是: 昌邑市图书馆欢迎您!
图书馆概览
服务指南
读者园地
数字资源
尼山书院
共享工程
办公平台
在线咨询
 
 
 您的位置:首页 > 新书上架
 
好书推荐/《草木缘情: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》
2019-11-07 阅读次数: 2724

【推荐语】

以科学印证文学,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。

【简介】

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,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——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,植物的文学意境,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,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。

【图书信息】

书名:《草木缘情: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》

作者:潘富俊

以前读柳永的《雨霖铃》,有一句“留恋处,兰舟催发”,我始终不明白,为什么要把船称为“兰舟”,不过也没有去深究。

直到读了潘富俊教授写的这本《草木缘情: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》,才知道,原来兰舟指的是用木兰树制作的船。

木兰树材质优良、高达数丈,是一种很俊美的树木。

潘教授年少时,读到一句古诗“上山采蘼芜,下山逢故夫”,这里的“蘼芜”是什么植物呢?

很多注解只说是一种香草,并没有给出详尽的解释。潘教授有点困惑,这蘼芜的叶子长什么样?可以用来做什么?在诗文中有什么特殊寓意吗?这些都不清楚。

幸运的是,潘教授大学学的专业和植物学相关,加上他格物致知的功夫,经过一番探索,不仅解开了他年少时的困惑,通过这本书,也把我们带进了植物与文学这片天地中。

原来啊,蘼芜也叫江蓠,就是我们今天的中药材芎藭

它的叶子跟芹菜很像,秋天的时候开白花。没结根的嫩苗叫蘼芜,长大结根以后叫芎藭。这种药材以四川出产的药效最好,也被俗称为川芎

农耕时代,有大量的食用菜蔬或其它植物,被记录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。有些植物在古代的名称,跟现在可是大不相同的。

就像《诗经》中提到的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”,这里的葑是芜箐,比较通俗的名称叫大头菜菲就是萝卜了

葑呢,不仅仅指大头菜,还指另外一种水生植物,茭,也叫。如今菜市场里常常能见到的茭白,就是它的嫩茎。

另外,它结出的果实叫做菰米或者雕胡,这菰米饭做出来,相当香脆可口,杜甫有诗记载:“滑忆雕胡饭,香闻锦带羹。”

在古代,它产量不高,对王公贵族来说,都是珍品。

古今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,往往另有别名。

比如芡实的花苞,在没开放时,花萼与花托连在一起,看上去有点像鸡头的样子,在江南一带,就常常被人们叫做鸡头。唐代诗人王建写的《宫词》有一句:“如今池底休铺锦,菱角鸡头积渐多。”

还有,银杏叶一到秋季就成为金黄色,古人也有直接叫“黄叶”的。范仲淹就写过“碧云天,黄叶地”的词句。

因为银杏叶跟鸭脚的形状很像,唐宋诗人还会用“鸭脚”来称呼它,唐朝诗人皮日休在《题支山南峰僧》中有云:“鸡头竹上开危径,鸭脚花中擿废泉。”

说到这里,我想起有一次,在景德镇吃饭,点了一道炒鸭脚掌的菜。饭都快吃完了,还没见这道菜上桌。

问服务员:我们点的炒鸭脚掌还没上来。服务员指着一盘碧绿的蔬菜说,就是它。

我们为这个误会都笑了,原来此鸭脚掌是当地一种野菜名,并非我们以为的鸭子脚掌。

名称一样,有的时候却不见得就是同一种植物。

开篇提到兰舟的“兰”是指乔木类的木兰。在唐朝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所说的“兰”,也不是指我们现在的兰花,而是一种作为香料使用的泽兰

因为它喜爱潮湿的环境,大都长在水边的沼泽地里,所以叫“泽兰”。

古时候,人们常常用泽兰枝叶煮过的水来洗浴,也有做成香薰包随身佩戴的,叫佩兰。白居易有一句诗,“赐酒色偏宜,握兰香不敌”,这里的“兰”就是指香料泽兰。

兰花在唐代以前被看做野草,生长在深山幽谷,所以才有“幽兰”这个名字。

到了宋代以后,兰花才被当做园艺花卉来栽培。宋代黄庭坚说:“养兰寻僧圃,爱竹到水湄”,这便是证据。

在文人笔下,不同物种也可以共用一个名称。

比如,唐代窦牟写过一句:“仙人掌上芙蓉沼,柱史关西松柏祠。”您可别以为诗中的仙人掌,是那种浑身长满刺的植物。

在这里,仙人掌是像手掌一样直立的山或者岩石。

实际上,我们现在养的仙人掌,原产于墨西哥北部,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,才被传布到世界各地。因此,明代以前的诗歌文献中出现的“仙人掌”,大多指山石。

一般来说,植物的名字,与草部和木部有关。可玫瑰既不从草部,也不从木部,偏偏以玉为部首。这是为什么呢?

这里面还有一段历史渊源。

从先秦一直到南北朝的文献里,“玫瑰”都是指红色的玉石。到了唐朝时,玫瑰有时指玉石,有时指植物。

比如温庭筠《织锦词》:“此意欲传传不得,玫瑰作柱朱弦琴。”这里的“玫瑰”是指玉石

在他的另一首诗《握柘词》里,“杨柳萦桥绿,玫瑰拂地红”“玫瑰”则指植物。到了宋代以后,玫瑰才专指植物。

也有些植物,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寓意。

例如,古诗词中经常见到用柳枝代表送别。是因为“柳”和“留”读音相似,折柳相赠,表达留恋难舍之情。

有一种生长在湖边的水藻,被绘制在了上自皇宫,下至民宅的屋梁上。为什么呢?据说高悬这种水藻,就可以压制火灾。

那些长在干燥荒废地域的蒺藜,因为长满尖锐的刺,常常伤到人的脚,就被视为不祥之物。

灵芝,被古人认为是仙草,具有神奇疗效,则被当做了祥瑞之物。譬如成语“芝兰玉树”,就用来比喻德才兼备的优秀子弟。

从植物的角度审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,潘教授发现,植物们也会“说话”。

比如这《红楼梦》里,大观园中的花花草草们,就“作证说”《红楼梦》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出来的。

如果把现在通行的一百二十回本《红楼梦》分成三个四十回,在第一个四十回和第二个四十回,里面的植物类别、数量以及出现频率,非常类似。

而第三个四十回,平均植物种数远少于前两个四十回,出现频率也不相同,植物的涵意在文章内容运用上,也不如前八十回相得益彰。

很明显,前八十回的作者是同一个人,后四十回的作者是另一个人。

所以潘教授赞同一些人的看法,《红楼梦》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,后四十回是他人续写的。

在潘教授的这本书中,有植物名称在文学作品中的古今演变,有画家通过植物表达出的情意和志趣,也有各种植物被引进中国的脉络。

让我们一起通过阅读这本书,多一个维度解读古诗词,重新认识那些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植物世界吧。

 


昌邑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All Copyright by Chang Yi Library 鲁ICP备17041582号
地址:昌邑市文化中心A区图书馆 电话:0536-7212335 电子邮箱:sdwfcytsg@126.com 网站举报电话:0536-7212335 网站举报邮箱:cytsgbgs@163.com